在苏北麦子飘香的六月,我再次踏上这条走过多次的千里回归线。连云港--徐州--济南--山海关--沈阳--长春--哈尔滨,这条足有二千多公里的路程,需要近三十个小时的艰苦跋涉,一切期待都倾泻在这通向远方笔直的铁轨上了。算了算,离开家乡与亲人,独自走向新的生活已整整十三年了,在南北往复之间已走了四个来回,每次踏上回家的行程,都有不同的感受。此时的我,望着车窗外大遍金黄的麦海,葱葱郁郁的山野,在眼前悠然驰过的村庄与桥梁,心中百感交集,浮想联篇。
四年一次的探亲假对于我来说十分珍贵,1460天的盼望与思念成了永久的心痛,四季更叠、时世变迁却磨耗不掉对渴望回家那份激情。“回家”二字总是充满着十足的诱惑力,让我一次次乐此不疲地奔走在这条回归线上。记得前四次回家探亲,都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和枫叶落红的秋天。也许是不忍年迈的母亲一次次的催促,也许是想感受一下那美丽冰城哈尔滨的夏日风情,也许是北方那碧绿香绵的油豆角和面得起沙的土豆在勾着我的“馋虫”,我终于实现了在夏天回一次家的梦想。
车轮滚滚向前,在有节奏的隆隆声中,目光游离于窗外的景色间,脑海中却浮现出前四次回家的里程。二000年初冬那个寒冷的季节,父亲一场生死攸关的大病,让我在一个月内两度往返于连云港至哈尔滨之间,父亲病势沉沉,出血不止,现代化的医术并没能挽救父亲的生命,他终于平生第一次输给了可恶的病魔离我们远去,那时的千里回归线在我眼里竟是血红色的,和父亲身体里流出的血一个模样,铁轨的枕木从眼前一根根闪过,似乎就象我滴落的泪,绵延不断。。。往事不堪回首啊,回家的路漫长而又痛苦。
二00二年秋霜飘落、层林尽染的秋天,也是收获快乐与幸福的秋天,全家送儿子上大学,再次回到北方的家乡。时隔二年,我已变得坚强和坦然了许多,曾经为父亲病逝而伤感不已的女人,逐渐走出了心底的阴影,把对老一辈人的怀念转化成了努力生活的动力,细心照料与呵护正在读高中的儿子,品味儿子的点滴成长与进步,为他优异的学习成绩而骄傲和自豪。孩子长大了,要在人生的路上自由飞翔了,这第三次北上回乡之路,是孩子离开家、离开父母的第一次远行,铁轨,再一次记录了我们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和难舍之情。
二00六年的三月,苏北刚刚换下冬装,有了一丝的轻松与舒展,而北方仍是冰雪料峭、寒冷刺骨,我第四次踏上千里回归线,天知道我怎么会选择这样的季节回家,可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探亲。时间过得飞快,根本不容我有丝毫的懈怠,岁月悄然无声地从我手心中流过,与母亲的相聚的愿望促使我刻不容缓。尽管越往北上,沿途的景至越荒凉冷漠,而迫切的心,仍不停的敲打着铁轨与枕木,催促着时间在凝固的车厢里分分秒秒地向前。
夏天回家的感觉真好,车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幅油画,忽而麦浪翻滚,忽而翠海荡漾,不论南北都在同一季节之内调整了步伐,一切都充盈着勃勃生机。一过了沈阳,便常看到路边矗立着高大的铝制粮仓,一条逗人发笑的广告“马大帅大米”让我忍俊不禁,这东北人的幽默竟也用在广告招牌上了。还有一条标语这样写着:“占领东三省,把握全中国”,真有点北方人的大气与挥宏,让我在浓郁的东北风中让人感受着回家的愉悦。当我看到母亲迈着稳健的步子进站接我时,眸子里便闪出了泪花,一路的辛苦与疲惫全都忘在了脑后,那一刻,我才体会到什么是亲情,什么是真正的回归!
回家,对于别人来说并非一件难事,而我的回乡之路却远比常人艰辛,我想,只有长期在外生活的游子们才能理解。回家的一月中,我没有逛过商场,也没有离开母亲半步,把亲手为母亲绣制的《百寿图》及《富贵有余》裱好高挂在墙上,每天尽力为母亲多做一些家务,陪母亲到北戴河旅游休养,听母亲述说那些永远也说不完的家常里短,体验着八十岁老母对儿女的牵挂与惦念,看到哥嫂们身体都很好,生活条件也很优越,没有什么能比这些更让人欣慰的了。也许这就是“回家”的感觉,也许这就是“回家”的意义,这千里回归线承载着片片亲情,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思念,承载着女儿对母亲的关切,回家,看望亲人,永远是我的终极梦想!
支付宝转账赞助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微信转账赞助
微信扫一扫赞助